ballbet贝博官网舞台上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幅幅“年锦图”,精选来自不同时代的传统纹样,严格考究造型、寓意,经过数轮手绘创作,整整3个月才完成设计。
她曾经参与设计共青团团徽、新中国第一块丝巾国礼、“永远盛开的紫荆花”纪念雕塑、人民大会堂建筑装饰,也曾任中央工艺美院院长。
但在她看来,自己最重要的身份,是“敦煌人”,是那个永远谨记父亲教诲的“敦煌少女”。
|1948年在南京,父女二人端详敦煌摹本;1986年在北京,父女二人谈论不离敦煌
长大后又因林徽因的教导,通过工艺美术设计的方式,将敦煌之美传递给全世界ballbet贝博官网。
今天我要介绍给你的这本书,是他们父女二人的敦煌艺术作品合集——《永远的敦煌:常书鸿、常沙娜敦煌艺术珍藏集》。
涵盖各朝代敦煌壁画复原临摹、整理、再创作作品,其中更有多幅此前从未公开过的作品。
除经典的本生故事画、经变画,更有对人物服饰、动物形象、装饰图案的拆解赏析。
带领读者徜徉于殊胜美好的幻想世界,感受跨越千年的人文风俗,启发今时今日的审美趣味。
|常书鸿一家,前面的小女孩就是常沙娜ballbet贝博官网,《画家家庭》布面油画,1934年 常书鸿
常书鸿作为首批留法艺术家,曾先后在里昂美术专科学校及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油画。
很快他便在当地展露头脚,其作品不仅屡获大奖头筹,更是被法国国家博物馆(现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里昂国立美术馆、法国吉美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1935年,常书鸿像往常一样在巴黎塞纳河畔散步。经过旧书摊时,无意中瞥见了一本《敦煌石窟图录》,这是一套根据1907年伯希和在敦煌石窟中的实拍图印制而成的书。虽然只是黑白印刷,但它展现出的敦煌壁画那令人震撼的美却丝毫不减。
常书鸿如获至宝,立刻赶到伯希和当年所盗宝物的集中展览地——巴黎吉美博物馆,近距离参观来自敦煌的珍宝。
“对比之下,我乃恍然于自己过去那种言必称希腊、罗马,却对祖国民族艺术一无所知,且为自己始终采取的极其错误的虚无主义态度而感到可笑和可耻!但是ballbet贝博官网,作为一个中国人竟然看到祖国古代如此辉煌灿烂的艺术瑰宝受到外人掠夺和玷污而无所作为,我的内心又是感到多么的歉疚和痛苦啊!”
这里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宝库,而是一片无人管理的废墟:流沙遍地,经文被劫掠一空,壁画大片脱落,石窟前竟然还有人在放牧,有的洞还被人当作借宿之地。
|右页,《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莫高窟第254窟。1944年,常书鸿40岁临摹
从清沙、筑墙、修栈道,到为数百个洞窟编号,到临摹、研究壁画作品,再到一手建立起敦煌艺术研究所、跑遍全国宣传敦煌艺术……
正如这幅《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献身敦煌,既要有“立誓不再使国宝蒙难的决心”,也要有“纵使万难也要舍得一己之身的豪情”。
曾经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如今人迹罕至,加上滚滚黄沙、凛冽寒风,在这里工作倍显孤寂。
常书鸿自比苦行僧,将在莫高窟的工作看成一种修行。每当困难重重、步履艰难之时,便看一看这幅画。告诉自己今日的苦,必将带来莫高窟辉煌的明天。
|左,《普贤菩萨图》右,《文殊菩萨图》,莫高窟第159窟,1945年,常沙娜14岁临摹
常沙娜12岁起便在敦煌生活。受父亲影响,她自小热爱绘画,并在莫高窟练就了画画的“童子功”。
上边这两幅画面结构复杂、人物众多、细节繁琐的菩萨像,便是常沙娜在14岁时绘制的。
常书鸿在临终前给女儿留下手记:“沙娜,不要忘记你是敦煌人。也应该是把敦煌的东西,渗透一下的时候了。”
1946年,为了筹集推广敦煌的经费,常书鸿曾带着年仅15岁的沙娜举办了父女联展。这是二人作品首次公开合并展示,反响极为热烈。
这本敦煌艺术经典之作,不仅满载着两代人的敦煌情缘,更传承着千年的敦煌文脉。
常沙娜在千年艺术的熏陶下度过了少年时代,步入工作后除了临摹壁画,她更多地投身于工艺美术设计与教育事业。
在敦煌艺术的研究、整理、传承及发扬上倾尽全力——人们也称她为敦煌壁画的“解密者”。
|识别度极高的“小”字脸,《尸毗王本生故事》莫高窟第254窟 北魏,1944年 常书鸿临摹
上面这幅壁画,色彩热烈浓郁又稳重,青、绿、红对比突出,再加上识别度颇高的“小字脸”,大体可以判定这是一幅北魏时期作品。
而“小字脸”的形成,起因北朝壁画多采用“西域晕染”画法——先用肉色遍涂人体,再选深色由外向内晕染,因此轮廓线处较深,眉棱、鼻梁等高光处叠绘白色以凸显立体感。但由于褪色,晕染逐渐模糊,只留下了粗黑色轮廓线,而面部高光处的白色却被保留下来了,如同一个“小”字。
所以要给一幅壁画“定位”,看用笔方式和上色技法有时要比从故事内容出发更迅速。
|《八臂十一面观音》(局部) 莫高窟第370窟 中唐,1947年 常沙娜临摹
西方艺术界20世纪初出现了立体主义,画家们尝试把不同视角的画面融合在一起。而这幅创作于中唐(大约766-835)时期的人物像,虽没有打破主要的视觉构图,但是同样将观音的不同部位、不同立面同时表现了出来。
|可以看出为忠实原壁画,着意提亮了面部色彩,《观音菩萨》莫高窟第112窟 中唐,1945-1958年 常沙娜临摹
常沙娜特别提醒我们,注意看这幅壁画的人物面部,色彩鲜明厚重略有光彩,其实是由蛤粉平涂而成。更神奇的是,其色泽历经千年而保持不变,在敦煌极其罕见。
|壁画中人物的妆容、服饰刻画极为细腻,《女供养人》(局部) 莫高窟第61窟 五代,1946年 常沙娜临摹
敦煌壁画的创作时间横跨千年,所容纳的人类文化遗产自然也丰富多元。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形态、衣饰造型、民俗信仰等,也在有意无意间被画师们细腻表现出来。
从人物妆容到车马住宅,从饮食起居到婚丧嫁娶,俨然一部伟大的“人类生活史”。
轻轻转动,色彩流转,卡面图案在九色鹿和藻井间自由切换,精致可爱且寓意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