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llbet贝博官网线上成功开讲,本次活动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主办,北京《风景园林》杂志社有限公司、城乡园林景观建设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承办。
北林国际风景园林大师讲堂第四场邀请到的主讲嘉宾为新西兰林肯大学风景园林学院联合院长吉利安·劳森(Gillian Lawson),新西兰林肯大学风景园林学教授杰基·鲍林(Jacky Bowring),新西兰林肯大学风景园林学高级讲师温迪·麦克威廉(Wendy McWilliam),新西兰林肯大学风景园林学教授米克·阿伯特(Mick Abbott)。本期大师讲堂学术主持人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李倞,学术翻译为林肯大学中国事务主任Jeff Sun,对谈嘉宾为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晞月副教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讲师边思敏老师、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际交流办公室负责人郭子静老师。受邀者围绕“新西兰视角下的风景园林”(A New Zealand Perspective on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主题,结合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现状,共同探讨中、新两国景观设计的技术与方法。
大师讲堂采用全程网络互动直播的方式。截至发稿,本期会议在线w,留言互动数百条。本次活动为广大风景园林及相关专业学生、设计师同仁、教育行业工作者创造了国际化的交流平台。
吉利安·劳森院长首先为大家介绍了林肯大学的概况。林肯大学始建于1878年,该校的风景园林学院创建于1969年,在新西兰及澳洲的风景园林专业中排名第一,50余年来培养了众多专业的风景园林师。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学院具有展览空间、演讲厅、计算机室以及特地建设的专用设计工作室,并将于2023年成立新的结构/工程工作室。
在当下,风景园林学院采用强调“课堂之外的学习”的教学模式:例如学生可使用VR/AR技术进行项目设计,学校会聘请经验丰富的学者和从业者进行小班授课,学生在SoLA(School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感受浓厚的家庭氛围,学校会通过编写SoLA年鉴来介绍学生、教职工和校友。吉利安·劳森院长认为,林肯大学的风景园林学院可以用10个词汇来形容:创造力(Creative)、志同道合(Close-knit)、富于挑战(Challenging)、内容丰富(Enriching)、成果卓越(Rewarding)、协作精神(Collaborative)、令人振奋(Inspiring)、责任感(Informed&Responsible)、连接思想(Connected)、远见卓识(Visionary)。
风景园林学院在人工智能、保护性设计、设计评论、水文社区、景观评估、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等众多专业领域开展了对景观的研究。同时,与国际研究人员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学院的科研团队出版了开放性期刊《景观评论》,并且每年出版20~30本书籍和期刊文章;研究人员在《景观研究》《土地、景观和城市规划》《欧洲景观设计杂志》《景观杂志》《城市林业和城市绿化》《城市农业和区域食品系统》和《景观评论》担任编辑工作 。
接着,杰基·鲍林教授围绕着“设计评论——规范方法”这个主题介绍了由美国风景园林基金会资助的Te Whāriki分区项目(阶段1和2),并详细阐述了3个特殊的设计方法:modified SOPARC(调整社区玩耍和娱乐观察系统)、居民调查(residents’s survery)、物种的丰富度测量。
其次是居民调查,通常采用Mailbox survey的方式。为了解决SOPARC方法中观察样本数量少的问题,研究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即给居住区中每一户的人发放调查问卷到邮箱中,之后回收问卷,统计数据。在此次调查中,发放了450多份问卷,答复率为22.7%,尽管这个结果并没有太多惊喜,但是对他们的研究来说值得参考。他还介绍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和重点关注的内容,并强调在问卷调查中他们给居民提供了发表自由评论的机会,并对这些回馈进行改进。积极的评论内容包括人们增加了体育锻炼的频率、减少了汽车出行等;负面的反馈包括场地缺少指示牌、缺少维护等。
最后是测量物种的丰富度。他们采用了iNaturalist虚拟博物系统平台来代替美国的风景园林协会经常使用的eBird系统,对林肯大学周边的住宅小区进行物种观测。在观测到包括软体动物、昆虫以及蛛形纲动物等丰富的物种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个积极的信号:住宅小区从建设伊始,物种数量平均每年翻一倍。同时还利用这套系统观测了林肯大学牛奶场、Te Whāriki 分区、林肯湿地3个地点,都得出了详细的数据。
温迪·麦克威廉老师围绕“绿色基础设施”这一主题展开演讲。通过展示Rockström在2009年绘制的图表,强调当今地球需要迫切关注的生态问题,分别是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ballbet贝博官网、氮循环的失衡。并以具体的设计案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海岸洪水,和如何应对皮肤癌的高发现象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问题。
温迪·麦克威廉老师提到,在气候变化下,沿海城市面临着洪灾的威胁。现在的防洪技术大体依赖于大型的工程项目,这样一次性的投资十分昂贵,投资多少、何时建设,如何建设都充满了问题和难题。如果只利用传统的公共管道和设施去防洪会充满困难ballbet贝博官网,所以寻找一种新的方式,利用公共用地之外的设施来防洪减灾迫在眉睫。因此把目光聚焦于大面积的工业用地,在主要的公共给排水控制系统沿线,重点调查穿过基督城的集水处。并设计了两个水文学的模型,结合GIS分析,评估这些集水处涵养与控制洪水的能力,进而分析其特征。他们致力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气候变化中策划与管理一个强适应性的网络去防止洪水的发生。
下一个研究的主题是气候变化下景观对于皮肤癌的预防。新西兰的皮肤癌发病率在世界上是最高的,特别是儿童群体。研究团队通过对3个关键因素的调查,来探究景观对于皮肤癌预防的可行性。这3个因素分别是:直接和间接的紫外线照射总量、基于儿童舒适度的小气候环境设计、在设计环境中娱乐活动的儿童是否得到保护。他们想要探索一个不限于调查表面现象的新方法,使从业者能够根据一定的数据进行与自然相适应的空间设计,来更好地保护儿童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另一个研究的领域就是生物多样性。新西兰本土的生物多样性在严重下降,一个关键因素是栖息地的损失和破碎化。如何把这些碎片化的土地整合设计成绿色网络,为生物提供迁徙廊道和栖息地是当前迫切关注的问题。他们的策略是,通过对农场系统、交通系统中绿色基础设施的发掘,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关注病虫害管理、地表水的清洁、固碳等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问题。旨在恢复绿色基础设施网络,以支持景观中的野生动物群落。
米克·阿伯特教授研究的领域聚焦于新西兰保护区的建设。这个项目由林肯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和新西兰的保育部门一起创办。首先是围绕景观结构的模型建立,主要从岛屿、网络到景观、社会的生态方法来诠释国家公园管理模型的演变。利用景观设计来探索Mackenzie盆地的多功能性,实现新西兰白云之乡的保护区和生产性景观的交织。新西兰是一个靠近南极的沿海国家,所以他们研究的范围也从新西兰的陆上保护区延伸到海洋保护区。同时,他们也将一些生产性的景观纳入保护区建设的范围中,追求其持续之美。在保护区的建设中注重社会价值的挖掘,通过开展户外活动,追求人与自然的互动。与政府部门和商业化的组织合作,探索保护区的设计在社区以及商业层面的价值。
米克·阿伯特教授强调,对于景观特殊价值的探索,不仅要立足于生物多样性的建设,还要立足于当下的景观营造。例如尤瑞瓦拉地区的人格化公园建设,从土地的利益出发对人的行为进行管理ballbet贝博官网,而不是对土地本身进行管理;同时延伸出了关于“人是为土地服务”还是“土地是为人服务”的讨论。新西兰可以看作是国家公园和保护区的现存实验室,系统性的景观规划对于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都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中国的教育部门致力于将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出色的工程师。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践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请问在新西兰也有类似的教学过程吗?您对这样的现象有什么理解和建议?
林肯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注重在课堂上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我们的本科生在为期12周的实践教学中,不仅在办公室里,还在实地的景观中去完成他们的设计工作。所以教学中的实践是从专业理论到职业工作过渡的一个桥梁,这个现象在整个OECD国家都十分普遍。
新西兰的国家公园和湿地公园在科普教育方面是如何结合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有哪些措施和策略可以促进自然教育在国家公园中的推广?在演讲中,您提到了自然公园的社会价值,能在相关方面给我们更多的信息吗?
风景园林的目的是场地塑造,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仅是人类去塑造场地,同时也要放眼于场地是如何塑造人类的。场地的设计要给人以参与感,结合科学背景知识,起到教育人的作用。作为风景园林师,我们需要带着这种目的去设计场地。
我有两个问题想问杰基·鲍林教授。第一个关于批判性思维,您在很多国际设计竞赛中获奖,请问批判性思维与设计竞赛的思路和方法有何关联?第二个问题,您的课程设计的流程和框架是什么?
我认为采用批判性思维的教学是一种创新,在设计中发现问题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对之前所做的项目进行回顾与评价,会给未来的项目设计提供创新的思路。对于第二个问题,课程设计是一个包含不同阶段的过程,有着一系列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教师为什么开展这个课程,课程教授的重点是什么,课程评估与创新的方法有哪些,不同领域的学生在课程中能够发生怎样的碰撞与交流等。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更关注于风景园林的建设与设计相关的工作,对于景观绩效的研究还未深入开展。我们感兴趣的是景观绩效如何指导未来风景园林的实践?
景观绩效的研究首先要与使用场地的人群进行交流,得到他们的评价。了解他们的需求,在交流中去探索具体项目的建设方法。同时在时间周期上,景观绩效的评估不能仅仅停留在项目建设完成之后,而是从在执行项目之前开始,贯穿景观全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
在绿色基础设施的生态效益的基础上,是否也应重视景观社会文化的效益。上述效益是否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进行评价?是否有对绿色基础设施社会文化服务能力进行量化的必要性?
绿色基础设施的社会文化效益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景观建设的执行意义。对于评价和量化方法的建立与完善,十分具有挑战性,首先它涉及了3个不同的群体,分别是从业者、设计者和实践者,他们在各自的位置上有着不同层面的认知,故而很难统一。例如从业者一旦在设计层面发现问题并觉得复杂,那么他在实践上就会缺乏继续下去的积极性。
首先是Research Filed,即研究部分,在设计之前需要阅读大量的研究性文献来选择自己需要深耕的主题。第二是Evaluation,即评估阶段,通过对场地的观察进行各要素的评估与整理。最后是Design Research,即设计阶段,在对场地深入探索与足够理论支持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理论支撑—评价场地—相关设计。学生需要找到一个专业性领域并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专注地研究。
郭子静:北林和林肯大学即将开展3.5+2的联合培养项目。即将有大批中国留学生前往林肯大学求学,留学生初到林肯大学应该如何适应新环境,有什么建议可以给他们?
吉利安·劳森:首先巨大的挑战是语言,语言是进行专业学习的重要工具。提高英语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不同的场合尽可能多地使用它。其次,不要忽视旅行的意义,在旅行中不仅仅能欣赏新西兰壮阔的景色,还可以从自然景观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
温迪·麦克威廉:除了语言问题,文化上的差异需要适应。我关注到在课堂上中国学生不太善于去提问问题。其实最好的学习体验是来自于相互的交流,尤其是表达不同的意见。通过思想的碰撞去理解和创新。
李倞教授在讲座的最后对本期大师讲堂进行了观点分享和总结,并对4位嘉宾带来的演讲进行了总结,最后对所有嘉宾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大师讲堂作为集教学、学术与实践为一体的共享交流平台搭建国际大师与从业者之间对话的桥梁,共同推动风景园林学科的繁荣发展。